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 
     
    首页 >  聚焦 > 双重身份下的研究与建造  > 正文
董豫赣的清水会馆
发布时间: 2012-06-26   来源:网友投稿  转载自: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 

董豫赣写了一篇《层出不穷》,记录了他“清水会馆”的整个建造过程。在董看来,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盖房子的过程,而是一个造园的过程,在整个会馆中有许多暗含了与园林的关系。他的报告《动静,意境,化境》也谈到了这个问题。

我没有去过"清水会馆",所以评价就很难,不过我关注他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。有那么一点思考,仅仅是关于“清水会馆”与园林的关系的思考。在我看来中国园林(单指苏州园林)精要在于“境”!这个“境”有很多层次,在深圳大学教授吴家华骅对园林的论述中提到(书名我不记得了),中国古代造园一般有三个境界,一是“生境”——是根据自然和生活材料创造“自然美”的境界。   二是“画镜”——是根据自然和生活,进行加工取舍,上升到“人工美”的境界。三是“意境”即生境与画镜触景生情,到达“理想美”的境界。为了达到这个“境”古人运用许多方法构园,山,水,植物,建筑,同时成为构园要素,在它们其中很难说得上那个最为重要,或者说它们都不重要,只要所需表达的“意境”充分即可。再回来思其“清水会馆”从中我却很难找寻这种在园林中的“意境”,看到的是深厚的西方古典建筑学的力量,强烈的几何雕塑感、深邃神秘的光线、统一,均质材料的纯粹、膨胀的空间体积、强烈的控制线与对位关系。

在这里我的思考并不是否定“清水会馆”,要知道在当今中国能把房子盖成这样的也实属不易,这样的房子是少见的,这样的建筑师也是少见的,我只是想问它和园林有什么关系。如果董在介绍他的作品时所列的与半园等园林的形式上的近似的化,在这里我还要说与其与园林形式上的相近,不如说整体上与康、斯卡帕、博塔的西方气质更为相近。或者什么都不说这只是建筑师的个人爱好而已。所以我认为真实的“清水会馆”是在西方建筑学背景下建筑师个人趣味的一次体验更为准确。





 

责任编辑: Helen
评论
昵称: 
RCC关系网

都市实践

CCDI

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

五合国际

筑博设计

九源国际

易兰

维思平

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免责声明 | 广告服务 | 给我留言 | 在线投稿
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
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 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
E-mail: editor@archcy.com 电话:86 10 56064666 传真:86 10 63107850
畅言网微信